多年前一個靜謐的週末日午,我與住在隔一條小路對門,剛從台灣移民來Houston的李太太閒話家常。因為「伊e
翁婿 」是我先生小時候在台灣故鄉的童年玩伴,兩人經常在海邊老家的街路上「作伙踢銅罐仔」或是「湊陣打陀螺」,所以我跟李太太很快就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
李太太告訴我一則全家移民來美之前的家庭故事。她在高雄左營老家經營一個專賣日常用品的雜貨店。她從早到晚在店裡招呼顧客,打點進貨/出貨等大小事務,忙得團團轉。她先生則是從事房地產買賣與建築的工程。他包攬的工程與房地產的轉手紅利,有時能達到六,七位數字的盈額。
他們有五個孩子,老大剛剛升上小學六年級。孩子們一大早上學,出門時爸爸還在「瞑床頂」呼呼大睡。老大在下午放學後直接走到離學校不遠的數理補習班上課。等到「日頭落山」路燈亮起回到家,看到爸爸在街頭巷尾的「亭仔腳」跟左鄰右舍飲茶「鬥嘴鼓」,「吃飽閒閒無代誌」。
有一次在學校上國文課時,老師出了一道作文題《我的家庭》。這個孩子提起筆在作文簿上大力揮毫~~我的媽媽早起晚睡,除了做生意,還要照顧我們五個孩子非常辛苦。。。洋洋灑灑把我這個老媽捧上了天。然後筆鋒移轉寫到爸爸,竟然只有寥寥數句:~~我的爸爸好像沒有在做甚麼工作。我常常看到他在街上跟朋友喝茶聊天,「開講」說笑話。我想他每天都在玩。過後不久,老師來做家庭訪問,半開玩笑地提到兒子作文的內容,害得她不知道如何回答,只能尷尬地苦笑起來。
雖然事隔多年,但是每當想起“我的爸爸每天都在玩”這句話,半是覺得好笑,另一半卻是"心有戚戚"。我之所以有此番感觸,並非完全為了朋友家的孩子。因為在我執教漢語課程(Mandarin
Chinese as foreign language )前後32年的公立高中
Bellaire Senior High School的教室裡,我隨後也做過類似的測試~~透過口試與對話的方式,除了提升學生的會話能力,更能進一步了解學生與父母之間的關係與互動。在芸芸眾生中,不知道或者說不清楚父親的職業或工作性質的學生竟然大有人在。下面提出的是幾個較具代表性的答案。
一。《我的父親是醫生。》
我問他:「那一科的醫生?」
學生回答:「可能是小兒科,內科,或骨科,I am not quite sure.」
二。《我父親在大學教書。》
我問他:「教那一科?」
學生回答:「好像是化學,物理或者是生物。他沒有告訴我。」
三。《我父親是工程師。》
我問他:「哪一類的工程師?機械,電機還是化學工 程?」
學生回答:「我不知道。他經常出差到外州去工作,我很少看到他。」
四:《我父親是公司的經理。》
我問他:「什麼性質的公司?」
學生回答:「我不清楚。」
五:《我父親在做生意。》
我問他:「什麼生意?」
學生回答:「很多種耶!我說不上來。」
我再問:「在哪裡做生意?」
學生面露苦笑:「好像在日本﹑越南﹑中國大陸都有,我不太能確定。」
令人意外的是母親的職業(在哪一個醫院甚麼部門當護士;在哪一個學校教甚麼課程的老師等),學生們竟然說得頭頭是道,毫無障礙。從這些最平凡的師生問答,可以看出,兒女與母親的貼近度遠遠超越父親。為人父者,從年輕到衰老,風裡來,雨裡去,大半生的辛苦勞累,刻印在兒女內心的記憶,竟然是~我的父親每天都在玩。或是~他做什麼職業,我不太清楚。父子情緣到頭來竟然只是一番"似曾相識"。
不知道那些對兒女動不動就搬出「我很忙,問你媽媽去(Go ask your mother.)」這句話當法寶的老爸們,若有機會看到此篇短文,內心當做何感想啊?
【補述】~此篇短文中的男孩及其家人,只在我們家對面住了大約一年。那時長榮航空公司從台北直飛休士頓的班機尚未開航,男孩的父親深感轉機的費時與不便,為了台灣的家族事業與對外貿易的持續經營,全家搬離了休士頓前往LA購屋定居。
時光飛逝,男孩在LA完成了初﹑高中的課業後,以台僑子弟身份,回台灣參加海外僑生入學考試的甄選,進入台大醫學院就讀。他畢業後返鄉定居,行醫濟世,不但成功救護了不少寶貴的生命,且獲得了病患贈與的「醫德/醫術兼具」的美名。李先生與太太兩人, 因為其他四個孩子散居加州各地,只好如候鳥一般台灣~LA兩地來回奔波。
前不久獲悉,李先生身染疾病,已在台灣的故鄉安然辭世。感念故人,追思往事, 惆悵盈懷,是以為記。
(2021年11月補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