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23, 2017

拷潭寮e一蕊花



    嬤現在如果還活著,應該是一百二十五歲。
     阿嬤的「後頭厝」複姓張簡,世居高雄縣(今高雄市)拷潭寮(今拷潭村)。如今散居台灣,或移居海外各地的張簡人氏,皆源出拷潭一族。阿嬤系出地主門戶,家中皆出丁,伊是最小偏憐女。我讀高中時代,阿嬤六十歲剛出頭,論娘家輩分已晉身「姑婆祖」級。我做「囡仔時代」長住阿嬤家,伊每次回拷潭寮總帶我同行。
          記憶中,拷潭寮祖厝有深長庭院,軒昂屋宇,寬廣門埕。後來,經歷了國民黨政府一連串的革如「四萬換一元」和「三七五減租」等,家道從此中落。幸而阿公白手起家,從日本「頭家」手裡接下「磚仔窰」(遺址已被高雄市政府訂為古蹟)事業致富,阿嬤對於娘家子侄,才能不時救急解困,施以援手。
           阿嬤有高挺的鼻樑,深澈的眼瞳,娟秀的眉毛和俏麗的酒窩。她稍帶立體感的容顏,頗有西洋女的韻味。而這些高鼻,深瞳等東方臉龐並不多見的特徵,不但阿嬤本身,甚至在伊拷潭寮姪甥群中,也大有人在。因此故,我們姐妹甚至母親、舅舅等經常半帶玩笑地猜測:阿嬤的祖先,一定有人配過「紅毛蕃」(荷蘭人)種。我們由於沒能遺傳到那麼標緻的輪廓,難免會感到一點遺憾。  
          至於天生麗質,富家閨女的阿嬤,當年怎麼會嫁給有浪子形象,家無恆產的阿公?則已成了家族中一頁美麗的傳奇。據說阿嬤長成了標緻少女以後,因為條件太好,眼界極高,且發誓「無甲意」者不嫁。當時伊父母皆已亡故,兄長當家。他疼惜幼妹,東挑西撿,無法給伊婚配。任年華蹉跎,年近二十六、七還是名花無主。
          後來,到底是落魄到肩挑「土豆糖」沿街叫賣的阿公,經過阿嬤的深閨巷底,被阿嬤看到而一見鍾情從此芳心暗許?還是憑媒婆三寸之舌,遊說得高傲的阿嬤甘心下嫁?因為族中先輩相繼凋零,已無法求證。總之,每當我猜想到久遠以前阿公阿嬤初次相會的情景,無由自主地必定會聯想起歌仔戲裡王寶釧拋繡球招親的故事。幻中,彷彿有那麼一座燈火樓台,伊,身穿華麗的衫褲,從繡樓上拋下綵球打到英俊的賣貨郎~~阿公身上。
        其實,阿公也來自於殷實之家。只因兄弟五人皆屬豪俠性格,在父母歿後共商議決不留家財,凡來自父母全還歸父母。他們在雙親的葬式中,前後連做了數個月的法事與公德~~辦流水席,宴請貧困孤寡~~把一份家財悉數花盡,往後成家立業,全憑自力。
          阿公並非正牌的江湖人。但他性喜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三不五時」又喜歡「你兄我弟」小賭數場。以致弄得兩袖清風,一身狼狽。最窮時日,肩挑竹藍,沿街叫賣「土豆糖」(花生糖),怕遇到債主,還得東藏西躲,艱辛過日
           阿嬤坐上花轎時已屆二十八、九歲的高齡。這在一百年前,莫說富戶嬌女,即使貧困人家,也是超級老新娘。一九六九年某個春日午後,嬤孫兩人坐在樓下門外「亭仔腳」閒話家常時,我提起這段距離當時已逾五十年的往事,我半帶玩笑地激伊:「阿嬤,妳那會二十九歲才坐花轎啊?是不是阿公到時反悔無想欲娶妳啊?」
          雖是七十多歲的老人,臉上立刻紅雲宛然。伊帶笑地辯白:「哪有啦,我二十七歲年底跟妳阿公就訂親了,本來過年就要出嫁,但是妳阿祖突然過身去,阿公守孝,才會慢到二十九歲啦!」連一年都要計較,可見回想起做老新娘的這件往事,她還未能全然釋懷。
          至於阿嬤阿公的洞房之夜所發生的糗事,雖然母親一再強調,但我至今還半信半疑。她說,阿公平日常在一起飲燒酒賭小錢的兄弟故意用話激他,「哼!娶到娞某,無法度擱出來伴兄弟了」阿公一聽,英雄氣慨頓起,竟然和兄弟群從後門開溜,天亮方回,害阿嬤空守了一夜新房。
          婚後的阿嬤改盡富家千金的驕氣。伊身邊雖然帶著隨嫁gan(陪嫁的丫鬟),但逢年過節,伊仍邁著一雙三寸金蓮,炊粿包粽樣樣來。阿公也放棄江湖浪子的習性,兩人勤儉持家,漸成小康局面。阿公天生大喉嚨,當開口,聲如宏鐘。在當時日本人經營的「打狗(高雄)磚仔窰會社」做工期間,因為聲量大又盡責,遂被升等當起工頭。他每日清早四時即起到達工地,長長的牛車陣「一」字排開,迆邐成龍。阿公的大「喉嚨腔」能讓牛車伕一呼百應。他們運磚載貨皆能準時送達,故能得到日本頭家的信任
          二次大戰戰敗,台灣島上的日本人遭到遣返的命運。阿公接下日本頭家臨行贈送的磚仔窰。由於經驗足又深得人心,事業發展極為順利,不到數年儼然已一方豪富。他從一個吸食鴉片以致敗家的「阿舍哥」手中購得一棟全新的、有雕花欄杆、曲折石階的【巴洛克式】三層西洋樓。美煥美綸的大樓矗立於十里平房之中。阿嬤一躍而成美麗好命的「頭家娘」。
           但在那段阿公的事業飛黃騰達的日子裡,阿嬤卻病魔纏身前後十數年。嚴重的時候竟然衰弱到無法下床行走。群醫會診也沒找出什麼獨特的「症頭」。直到母親在日本生下了我,一歲不到的我抱回到伊面前,升格做了阿嬤的伊為我觀前顧後,小腳顛顛忙得團團轉,病痛竟然不藥而愈。曾問母親,有關阿嬤生病的事。母親輕輕地歎了一口氣說~~妳阿嬤那裡患什麼疑難雜症?可能是被妳阿公的風流成性,到處留情嘔成的心病吧!
          住起了高樓的阿公,三十出頭而四十未到,正是男人一生中意氣風發的黃金時代。他腰纏萬貫,長得英挺豪邁更加上生性多情,在酒樓藝館,是很受【可憐戀花】歡迎的人物。
       那一長串牽牽絆絆的花花草草之中,有一個是阿嬤的「隨嫁gan」,後來被阿公收做二房。有一個是夫死而不受容於夫兄的守寡人,為著一對孤兒孤女而淪落煙花。阿公不但把母子三人照單全收,撫育幼孤直至成人,後來還幫助他們認祖歸宗,一家團圓。這些女子,有的命短,有的緣淺,先先後後一個個從阿公身邊離去。只有元配的阿嬤苦盡甘來,與阿公白首偕老。最後由伊親手入殮,把阿公送上山頭。
          那麼長久的一段感情上的辛酸歲月,阿嬤並未呼天搶地,或者擺出當家「大某」的地位,「苦毒」分享伊丈夫感情的「細姨」或情婦。伊只是默默地承受,靜靜地守著自己的本份。阿姨只大我十歲,與我最親。她原為庶出,但阿嬤待如己出。伊對待阿姨和親生女兒我的母親一視同仁,無分軒輊。
          阿公在「情」字這條路上,大慨也自知理虧,故對阿嬤十分疼惜呵護。阿嬤幼長深閨,平生不出遠門,故不會認路。每次帶阿嬤出去,阿公總會一再叮嚀:「人多的所在,一定要緊緊牽住,一旦遭人群衝散,就是離厝半里內,伊也找無路轉來。」阿公也曾取笑阿嬤:「妳這伲曉認路,將來得乎我先走,往西天才有人給tsua路。」一語成讖,阿公果然比阿嬤早走了十三年。
          阿公過身以後,我曾問過阿嬤,阿公「娶細姨」,「飼查某」,伊為什麼不對他生氣?年過七十五,依然輪廓分明,酒窩猶存的阿嬤用寧靜溫和的口氣說:「以往的查埔人攏麻是按呢,那有tan著錢,三妻四妾,大某那吃醋,顛倒會乎人笑。」看著伊素淨臉上顯現的婦德、婦容、認命、無怨的神色,我彷彿看到了暴風雨過後,深沈的潭面漂浮的一朵百合花。
          五、六十歲時的阿嬤愛看歌仔戲。那時候的我也正是愛「duidui」的年齡。下午二、三點,阿嬤午睡後就會帶我到附近的戲園去看戲。伊臉上塗著白白的新竹粉,身上穿著細麻紗對襟的台灣衫。梳得油亮的長髮挽成腦後一個髻。髻上插一朵玉蘭花。我看著阿嬤那一身打扮,小腳走動時娉婷裊娜的姿態,心裡想,伊真像戲臺上走下來的人物。
          戲園是一座陳舊的木造二樓。通風設備奇差。日頭從佈滿蛛網的窗面照射進來,形成一條條昏黃怪異的光柱。頭頂上搖搖欲墜的電風扇不停地轉動,發出軋軋聲卻讓人感不到一絲涼意。阿嬤一面搖著手中的紙扇,一面和「厝邊頭尾」閒話家常。我則東張西望地尋找賣「枝仔冰」的小孩的身影。當賣冰的孩子「紅豆、綠豆、芋仔冰」的呼喝響起,我就輕輕拉一拉阿嬤的衫角,阿嬤知我心意,就會從衫內暗袋拿出幾個銀角仔給我,還笑著說:「講欲來看戲,我看是吃冰卡要緊。」當枝仔冰含入口中,化作一攤清涼冰水的時候,我就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囡仔,有一個阿嬤實在真好。
          阿嬤以及那群和阿嬸,看戲就像在複習功課。戲碼永遠是「陳三五娘」、「山伯英台」、「貍貓換太子」和「秦世美不認前妻」等。「做戲仔」唱出上一句,沒有一個「看戲仔」不知道下一句。奇怪的是當鼎鼎大名的苦旦「愛哭妃仔」出場一哀號,台下的婆婆媽媽們也就抽抽答答地開始擦眼淚、擤鼻涕,忙個沒完。一旦劇情進入高潮~~書生中狀元、闔家大團圓,奸臣或薄情郎推出午門斬首~~她們歡欣雀躍之情並不輸我吃枝仔冰時候的快樂。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歲月的長河流過了多少年華?屬於那時代的樸素單純的一群人呵,皆已走入了歷史的荒煙。現在回想起來,他們才是戲夢人生中最盡職打拼的演員啊!
      雖然小時候大半是為了吃冰才陪阿嬤去看戲,但是那些英雄俠義、兒女情長的悲歡離合卻也跟枝仔冰一起吞入肚裡,留在腦裡。近四十年的教學生涯,每逢聽到前後期學生私下相傳,我會講好聽的故事,我就會想起,想起很久很久以前,陪阿嬤看戲吃枝仔冰的日子,就恨不得時光能夠倒流,我又變成了粘在阿嬤身邊吃冰看戲的孩子。真是親情依依,思念無限呵!
           從小到大到離開故鄉,我和阿嬤在一起的時間很長。尤其當先生出國,我帶著兩個稚齡兒子回到後頭厝」那三年,與住在阿舅家(兩家只有一牆之隔,樓頂相通)的阿嬤更能晨昏見面。伊每日清早梳洗完畢,就伶伶俐俐地端坐在我們和阿舅兩家門口「亭仔腳」的長條椅上,閒閒地吸著長桿煙斗,天氣轉寒就手捧一個小火罈。她看著內孫外孫匆忙地上學、上班,就會一直交代:「車著騎卡慢也,愛看路噢,卡早轉來」。十多個內外孫仔,一人一聲「阿嬤再見!」,叫出了伊滿面的春風與安祥。
          伊原本育有兩兒一女,加上雖非己出卻由伊一手帶大的阿姨,兩對佳兒女承歡膝前該是多麼美滿的一幅母子親情圖啊!可惜尾舅在五歲那年死於急性肺炎。這個打擊對伊來說是一世人無法忘記的創傷。當我無意問及尾舅的「代誌」,伊的眼神一亮,滿懷慈愛的神情,宛然又回到了養兒育女的少婦時代。伊告訴我,尾舅是多麼乖巧,長相又多麼俊秀。可是當伊述說到五歲的尾舅臨死剎那叫一聲「阿母」,目尾流出一滴清淚後才閉眼而去時,阿嬤淚眼泫然,語調嗚咽。四十載人間歲月,並沒有帶走伊半點喪子的悲傷。
          阿嬤待人和氣,從不在別人背後論是非。每當我們眾姊妹在一起尖嘴利舌地嘲笑某個男人腦滿腸肥現成一個豬八戒,阿嬤就會說「伊頭大面四方,有福氣生,醜啦!」我們又批評個男人五官擠做一堆,活生生一隻北京狗。伊又會說,「醜醜尪吃空」,然後伊還不忘記給我們一番教訓:「撿啊撿,到尾會撿著一個賣龍眼。」我們故意逗伊:「阿嬤,阿嬤,妳撿啊撿,撿著阿公敢是一個賣龍眼?」阿嬤聽到了就像孩子似地笑瞇了眼。
      我的孩子世斌和安達一出世就成了阿嬤的心肝寶貝。由於這兩個,阿嬤升格成「祖」。一聽到「曾仔孫」嫩嫩地喊一聲「阿祖」,伊差不多就要把屋裡的糕仔餅,果子全都搬出來。有一次世斌發高熱,身為小兒科醫生的阿舅下的藥效稍慢,險險就被阿嬤罵得變成一隻「臭頭雞仔」。平時,身為獨子的阿舅,伊是捨不得說他一言半句的。
      三歲的世斌去上托兒所小班,有一次被「大漢囝仔」打成「烏青」哭回家。阿祖看到,又生氣又心疼,一再囑咐孩子:「斌斌,阿祖給你講,下回有人打你,你就用力打倒轉去。」我聽到時心裡一跳。「打倒轉去」的新名詞叫做「自衛」。哇!阿嬤什麼時候變得這麼有「戰鬥力」?
          一九六九年夏天我忙著準備出國萬里尋夫。美國的太空勇士阿姆斯壯忙著登陸月球。那天下午,我扶著七十七高齡的阿嬤一步一步地爬樓梯上二樓看電視。當電視機模糊的影像映出太空人踏上月球的第一步時,阿嬤錯愕了片刻,然後拉拉我的手臂對我說:「這一定是美國人在搬電影,咱千萬不通乎伊騙去。」
          當我出國手續皆辦齊全,臨行向伊辭別,阿嬤顫動的手摸摸世斌和安達的頭,眼含淚水,輕輕地對我說,「我最疼惜的三個人,竟然註定不能送我上山頭」。命運的安排,我和兩個孩子真的無緣見伊最後一面。一九七四年一個夏日的暗暝阿嬤於睡夢中安詳辭世,享年八十二歲。

                              1994/2017年六月第二次修訂)




Sunday, June 18, 2017

一個老師的畫像



下午最後一堂課的鈴聲響過,學生陸續離開後,我在教室收拾桌上凌
講義與課本時,生物老師孟德蘭女士走進門來。她臉上略顯慍色,
我不覺一愣。她一向溫和冷靜,充滿自信卻與世無爭。她關心學生的
學習進展,教學態度嚴謹
的考試命題從來沒有單一的答案。選擇題abcd四個選項中
確的答案往往是a+b, a+b+c 或是b+c+d 等複數的組合。學生要得好
成績,一定要認真打拼並全盤瞭解,青瞑雞仔tok著蟲的機會非常
渺小。她編寫的講義內容已達大學程度,是一個很受學生歡迎,又有
點畏懼的老師,學生皆以能進入她的IB/AP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College) Advanced Placement Biology Class為榮。
Hi!」我向她打了個招呼。
「看到門沒關,電燈還亮著,不覺就走進來。」她說。
「沒事,請坐。」我隨手為她拉了一把椅子。
「妳班上有個孩子叫Scott Wang吧?」她停頓了片刻然後開口。
「有啊!他在我的中五班。他怎麼啦?」我一時摸不清頭緒。
「他在妳班上的表現如何?」她這樣問,我覺得有點反常。
同事碰頭談論共同學生的學習態度,互相提醒、揭發他們搗蛋、搞怪的技倆原是尋常事,但這不是孟德蘭老師的習慣。她一向守口如瓶,不輕易對學生施以言詞上的褒貶,除非妳專程到她教室去做專業請教,她才會毫無保留,誠懇與妳對談。
Scott相當聰明但個性有點懶散,不大有時間觀念。繳交作業經常趕上最後一班車。大體說來還算OK。」我這樣回答。
經過一番敘述,我才瞭解她如此upset 的緣由~~那天第五節課(午後第一節)剛開始時,Scott 要求出去上廁所。因為專心於教學,她完全遺忘有學生久出未歸這回事。直到下課前幾分鐘,高頭大馬的警衛officer Moore 押著Scott敲門進來。Officer More 丟下的一句話~~這個孩子已經在廁所邊門的板凳上坐了老半天~~讓她感到非常〈歹勢〉
I have never been so embarrassed my entire life!」她臨去前如是說。
第二天,找到機會問Scott「你好大膽子竟然敢逃孟德蘭老師的生物課?」Scott 雲淡風清地回答:「沒有啦!我哪敢?從廁所出來,發現旁邊樹上有幾隻blue bird跳來跳去又啾啾叫,很好玩,所以就在長板凳坐下來看看,沒想到就忘了回去上課。」
我忽然想到之前不久,曾經向孟德蘭老師請教過一件事~~我班上有些學生上課愛講話,我經常 be quietbe quiet地喊到喉嚨燒聲,真是傷腦筋。他們並不是什麼壞孩子,只是患了一般青少年的夠話e頭〉。我虛心請問,碰到如此情況她如何處理?
「那很簡單,學生不聽課,當然認為自己很聰明,什麼都懂,不需要老師的幫助。我的辦法就是開門出去,到休息室去喝杯咖啡,讓他們自己學習好啦!」哇!真正有本事又有夠厲害。我內心暗想,如果如法炮製,全盤採用她的獨門步數,我教室裡的學生可能會雞仔鴨仔跑ga無半隻
孟德蘭老師對自己的教學有絕對的信心。這點並非她高傲狂妄或自大膨風。每次帶領學生出去參加學業競賽,不管是localstate或是全國性的大車拼,她的學生總是錦標、獎牌滿載而歸,為學校爭來很大的榮譽。本文的附圖是1984年,孟德蘭老師(前排左穿純紅色衣裙))與教化學的江森老師帶領Math and Science Club的學生前往Buffalo, New York 參加JETJunior Engineering Technical Society)全美高中學藝競賽,奪得全國冠軍的紀念照。
有一次我有事走進學校counselor's office,看到一個在大學執教的老朋友在那兒枯坐等待。跟她打過招呼並問她何事來登三寶殿。她說小兒子沒有排進孟德蘭老師的生物班,所以前來拜託排課老師特別通融。我口中說Good Luck,內心知道機會渺茫。希望兒女受教於孟德蘭老師的家長,前來找門路、拉關係,她並非第一位。我曾經問過counselor領頭組長,由於家長懇請,學生調班的可行性,她說當然不行,因為此例一開,後患無窮。
孟德蘭老師沒有生育,故把學生視如己出,對他們循循誘導,把全副精力奉獻在高中生物教學上。她在XXX High School前後執教四十年,教過的學生難以數計,真正是春風化雨,桃李滿門。在醫療、科技與生物專業研究的領域,非凡出色的XXX校友,多半出自她的啟蒙與影響。經她指導過的學生,不管如今身居何處,對她的感念與敬佩是終身不渝的真情。
學校裡三不五時有畢業校友回來探望老師。根據他們的說詞,在大學生物課的表現,總是受到教授的讚揚。他們也不忘大力宣傳~~因為幸運遇到一個最棒的高中生物老師,她給我們打下良好的基礎。觀察其他學生,往往為了通關考試而廢寢忘食,挑燈夜戰。凡出自孟德蘭老師一手調教的學生不但閒閒無代誌,還能在大學同班同學面前洋洋得意地臭彈,哼!這些Simple Case, 我們在高中時代早已學過。
孟德蘭老師行事低調,在全校兩百多位教職員定期開會的大場合,她是有影無聲的人物。不像有些教員平日上課時,在學生面前〈畫虎爛,端不出牛肉只會空口說大話,一旦逮到機會,抓緊麥克風就是長篇大論,儼然滿腹經綸,不遭「噓」聲不會停擺下台。
記得只有一次,她當眾發聲,令全場驚豔。上任未滿兩年的女校長忽然腦筋休度(日語音~shut ;停擺),老遠巴巴請到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什麼教育專家來演講。專家聲嘶力竭地推薦Quarter System(一年分三學期上課)的好處。要求她提供一些採用此制的學校之具體成效,她卻回答得離離落落、牛頭不對馬嘴。我們學校自創校初始,一直採用傳統的Semester System
正在那裡你一言我一句,鬧烘烘莫衷一是的時候,孟德蘭老師突然舉手,然後站起發問:「請問校長,我們學校的教育業績如何?」。校長回答說:「非常好啊!去年PSAT獎學金標準考試,獲選進入National Merit ScholarshipSemifinalist學生人數,我們全國排行第十名;畢業生進入大學就讀的升學率也有85%的佳績,是全德州公立高中之冠。…‥」校長洋洋得意,開懷暢談她主理本校的功績。
「那麼,」孟德蘭老師不急不緩繼續詢問下去:「既然學生的成績表現如此優越,家長會也毫無異議地全方位支持,就證明我們一貫採用的制度良善,那麼,有什麼理由非得淘汰舊制,改佈新局呢?」她剛說完,熱烈的掌聲響起,還帶著年輕男老師吹響的口哨音。
女校長無言以對,尷尬無言的窘狀令人不忍目睹。那年暑假,她的職位出奇不意地遭到移除,耳邊的傳聞是家長會暗中的施法。後來她在遙遠的Alaska 一所偏遠的mini高中覓得校長之職。據說魂牽夢縈的期待,還是希望有朝一日從頭收拾舊山河,再度回到我們的學校。她的美夢並未成真,鬱鬱不得其志;也因為生為德州老鄉,受不了Alaska冰天雪地的風寒,幾年後提早退休回家吃自己
相對於西方女子的高頭大馬,孟德蘭老師屬於薄板型的〈小隻身材。她非常在意自己的健康,每天課後,經常看見她換穿運動衫褲,邀約另一位女同事,一起爬樓梯、跑走廊,或到運動場去繞圈圈。但是有一學生告訴我,孟德蘭老師生病請假。幾天後我在樓下走廊碰到她,我說很高興看到她病癒回到學校來上課。
「真的沒有想到,年紀一大把了,連走路還會跌跤,我對自己的careless非常生氣。」她這樣回答。
平靜無波的日子過了幾個月。等到第二次孟德蘭老師再度跌倒的消息傳來,我知道代誌一定大條了。醫師診斷的結果竟然是輕度的中風,家族的基因遺傳扮演了關鍵的角色。沒有任何猶疑,她立刻提出退休的辭呈。
不多久,我意外地在main office遇見她。別來無恙,她看起來神清氣爽,沒有我想像中一般中風患者蒼白、老弱的模樣。她告訴我,因病無奈匆匆退休,但擔心一手創立帶大的student math and science club無人有空接替負責,所以每週兩次回來帶領這個社團的學生參加各種相關活動,直至學年結束。
她自退休後在休士頓城郊小湖之濱,與先生兩人過著淡泊寧靜的生活。她的先生在附近另一所公立高中擔任生物教職,很得該校學生的敬愛。他名喚Robert,學生暱稱他Mr. Bobby Biology
二零零七年我步上她的後塵申辦退休。歲月匆促,再度接到孟德蘭老師的電話,距離我離開學校已流失了五年的歲月。知道她別來無恙,正忙著為籌募首任校長故Andrews先生的紀念獎學金而奔波。她是當年Andrews 校長招聘前來的第一批年輕菁英教師成員之一。
感謝妳,孟德蘭老師,不僅為了我的兩個孩子,也為了眾多在休士頓地區長大,受妳疼痛、指導、牽成的青少年。今生今世,每當回想起高中時代的成長歲月,妳永遠是他們心目中無人可以取代的、最好的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