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1, 2017

我的寫作來時路(下)




         我的寫作來時路()     
  我們班上有兩個男生,王禎和(成名著作~《嫁妝一牛車》、《玫瑰玫瑰我愛妳》)與杜國清(作家、詩人、Stanford University 文學博士,現為UC Santa Barbara分校教授)在早兩年畢業的同系學長白先勇創辦的【現代文學】雜誌嶄露頭角,已經有相當耀眼的作品呈現。我從來沒有向那份當時青年文藝創作的指標性雜誌投過稿。因為沒有把握,怕高攀不上,尚未出手已先自打退堂鼓。記憶中,好像從未跟王禎和談過什麼話。現在每逢想起,深覺遺憾。他在五十一歲的生命英年,因病辭世。在那反共八股充斥文藝市場,當政者隨時可興文字獄的年代,王禎和懷著「痛疼」台灣鄉土的熱情與愛心,大膽寫出台灣「散赤人」掙扎謀生,每天吃了上一頓,卻不大確定下一餐在哪裡的生活困境,是社會寫實作品的開路先鋒。
  杜國清是校刊【X大青年】的主編,有一次在走廊遇見,他開口向我邀稿。他說那期缺稿,問我能不能提供援助?我甚感意外。學校是頭角崢嶸的寶島第一名校,學生人數超萬,人才濟濟,每月一期的校刊,怎會淪落到缺稿的命運?記得我對他說,歹勢啦!沒有新作耶!上一篇投寄【聯合報】副刊,碰巧被採用剛登過,一稿兩投不太合適。他說沒關係,閱讀群不同,學校又不給稿費,還是能用,算是轉載吧!我真的給了他那篇文稿。他也如約登錄在校刊上。
  那些年,林海音女士主編聯合報副刊。【聯副】在她的主導之下,聲譽遠超其它報社。她專心在意的是文學與社會性的真情作品,不是政治性、用「消滅朱毛匪幫,解救大陸同胞」等空洞的口號堆積而成的反共文學。她極力幫助並栽培年輕作家。1950年代起始至今,在台灣文壇享有盛名,經典作品足以傳世的老一輩台灣籍作家,都受到她的提拔與栽培。 我開始投稿【聯副】時,只知道林主編是《城南舊事》一書的作者,日本出生,在台北度過嬰儿期直至四歲童年的台灣籍「查某囝仔」,後在北京長大。除此之外對她完全陌生。有一天,意外接到她的短信,對我鼓勵與期勉。大四那年有一天心血來潮,想到驪歌唱過即將回到高雄,再北上的機會不多,正想邀約文友前往報社拜訪林主編的時候,卻聽到她倉皇辭職的消息。據說因為[船長事件](註),她怕報社受到牽累,在第一時間主動請辭。那時年輕氣盛,為了表示同仇敵愾,抗議警備總部的無理壓制,我決意從此與【聯副】一刀兩段,不再(至今依然)跟它有任何瓜葛。
  當時以為與林主編不會再有見面的機會,但人與人的緣遇,冥冥中似乎自有安排。1969年我帶著兩個幼孩離開台灣,前往密西根州的大學城東蘭欣(East Lansing)與先生相聚。在異鄉初識的朋友中,有位男士名喚夏烈,他家學淵博,並且滿腹經論。令人驚喜的發現,林海音主編正是他親愛的媽咪。我說起當年投稿【聯副】的往事,兩家因而走得分外親近。當夏烈太太Maple找不到合適的保姆,問我是否能代為照顧寶貝小女兒Connie時,我一口答應下來,當了大半年小Conniebabysitter1972年林主編來到東蘭欣探望兒子,媳婦與孫女兒時,我才初次與她會面。十年歲月匆匆逝,人事景物兩皆非,但她依然記得我的文稿內容與寫作的風格,記憶力之敏銳令人驚異與羨慕。她當時對我的諄諄教誨與勉勵,至今記憶猶存。
  大學畢業返回高雄,執教於市郊新設立的第九初級中學(今三民國中)。因為教導的是初一女生,學生個個乖巧聽話,所以教起來游刃有餘,並不吃力,又因為回住父母家,重享了一段衣食無慮,飯來張口,洗碗缩手的好日子,那些年可算是我一生中創作量最為豐富的時期。記得曾經向當時出版界最風光的【皇冠雜誌】投過一篇散文稿。半年過後,因為不耐久等,遂寫了一封短信去詢問,鄭重要求若不合意,請速退稿。幾天后,接到皇冠編輯措辭客氣的回信,說明稿件早已決定錄用,但因積稿過多,請耐心等待。三個月(每月一期)後,總算看到自己苦心熬夜爬格子寫出來的文字刊登其中。明知在【皇冠】發表作品是成名的捷徑,但是因為等待期過長,我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
   當時另有一家與【皇冠】同一性質的雜誌社出現在市場上。它名叫【小說創作】。我懷著姑且一試的心情,試著投了幾次,令我欣喜的是,每稿必登,而且從不拖延。從此以後,我的作品就密集投寄【小說創作】與設址高雄的【台灣新聞報】(原台灣新生報南部版)。 【小說創作】的主編唐賢翔先生對我相當重視與期待。雖然從未謀面,但在往返的信函中,他說我的寫作功力已經足以承擔長篇的創作。長篇小說遠比散文或短篇小說更有銷售的市場。他向我預約,如果我能寫長篇,他願意分期連載。我自覺並非長篇的寫手。我只能心有所本,然後實話實說。至於內容詭異離奇,劇情高潮起伏,悲欣交集,無中生有的長篇大論,自覺並無那份能量。何況那時已身為人妻,又剛為人母,先生也已拿到全額獎學金準備出國。雖然還賴皮住在娘家享受父母的疼惜與照顧,但我已確知,不久之後將前往遙遠的異國接受生活嚴峻的挑戰,哪裡還有時間躲在象牙塔裡醞釀長篇小說的靈感與思潮?我向唐主編婉拒並坦白說明上述的原因。
  過了不久,唐主編又來信說,也許可以把我在【小說創作】以及之前的作品(約十萬字)結集出版。當時我感受到的那份驚喜,至今難忘。這就是我第一本散文/小說集【湖山一片雲】(1967年,小說創作社)出版的緣起。在書的封面內底,我特意交代出版社刻印出一句話~謹以此書紀念厚愛我二十四載的外祖父。書冊出版後我沒有勇氣去探聽銷售量的多寡,內心開始替書商[煩惱],會不會銷路慘淡,血本無歸?有一天我坐在家居樓下父親經營的西藥局內翻看報紙時,一個並不熟悉的中年太太走進門來。她操著外省口音與父親商談並買下所需藥品後,走出門時忽然停下腳步回頭問我:「《湖山一片雲》是妳寫的吧!」我嚇了一跳,承認之後趕緊問她:「妳怎麼知道有這本書?」她說在路口那家小說出租店看到了,借回來看,寫得很不錯耶!。我又追問:「書裡沒有相片,怎麼認出是我?」這回她笑了笑,雲淡風輕地回答:「感覺上,應該就是妳。」她說完這句話後提起腳跟就走人。這個「應該就是妳」的謎語,我至今無解。
  【台灣新聞報】副總編輯是魏端先生,副刊[西子灣]主編是林海球先生(本因坊圍棋國手林海峰之兄)。他們兩位雖然都是跟隨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台的文藝人,但是對於熱心寫作的[番薯仔子]倒是親切對待,多方鼓勵的。 猶記當年應林主編之邀到報社去會面的情景。兩人在電話中約好,某天午後在報社的圖書館見面。我準時到達,但是左等右等,老不見林主編的踪影,只見到一個頭頂全凸,方面大耳,身材壯實猶如搬運工的中年阿伯在門口探望。等到他再次探頭進來,我忍不住問他林主編的辦公室在哪裡,他哈哈大笑起來同時開口說:「我就是林海球啊!沒想到,妳竟然這麼年輕,跟妳寫的略帶滄桑之感的作品完全無法搭配。」我也笑著告訴他:「你跟我想像中,應該長相斯文,戴著眼鏡,滿身書卷氣的副刊主編也相差幾千里啊!」兩個人談笑甚歡,此後遂成忘年之交。他對我多方鼓勵,同時提到,當我的中篇小說〈孤星〉在[西子灣副刊]連載時,有一個跟我同樣喜愛寫作的文藝青年,向他問起翠屏(我的筆名)是何許人?他的名字叫做楊青矗。
 第一次見到楊青矗是二十年後,在遠隔台灣幾千里海天之外的休士頓。這漫長的二十年間,他持續不斷地努力耕耘,已成名滿全台的工人作家(成名著作~《在室男》、《工廠女兒圈》)。更因為奮不顧身地投入黨外追求民主自由的社會運動,在1979年美麗島事件中含冤入獄。1984年(出獄後一年),他與鍾肇政先生受到全美台灣同鄉會的邀請前來美國,訪問幾個大城並在同鄉聚會的餐宴上演講。他們來到休士頓時,我想起當年林海球主編的提話,於是上前跟他打招呼,從此開始了一段文藝寫作上互相期許的友誼。
  當我的第二本散文集《往事知多少》(1995年,前衛出版社)即將出版時,我邀約楊青矗替我寫序,他一口答應下來。在序文中他寫出如下一段話~「1984年我第一次環遊美國,在休士頓同鄉晚宴會上,一位中年女士走過來自我介紹說,她是翠屏。天涯若比鄰,竟在異鄉客地見到這位年輕時慕名的作家,好像一個失散的親人,繞了半圈地球,無意中冒出來相見。眼前看到的,是一位福泰,和氣的家庭主婦,跟20年前讀她作品時,心中凝聚的飄逸、抒情的少女散文作家的印象兜不起來。……。那時距國名黨外來政權帶著北京胡語來到台灣壓迫台語不過十幾年。台灣人能靈活運用這種外來語~北京胡語~書寫文藝作品的並不多。翠屏在那個年代能寫,應屬於早熟型的才女。她在台灣文壇消失,原來是帶著兩個幼兒,赴美千里尋夫,後又在美國高中擔任中文教職,為了照顧家庭與孩子,並致力於教學的工作,寫作因而中斷。……」
  那晚在同鄉會的晚宴上,一眼看到鍾肇政先生時,我內心忐忑,沒有勇氣走上前去與他相認。往事前塵悠忽間齊湧心頭。原來在1965年前後,鍾肇政先生著手準備出版一本六位台灣籍年輕女作家的散文集。受到邀請的其中幾位如季季、黃娟等已經在文壇享有盛名,而他竟然也把我算進一份。對我來說這可是無上的榮譽。我馬上增補、修訂、趕寫,[無暝無日]地奮鬥了好幾週。把自認為滿意的六篇新、舊作品用掛號信寄出之後,正以無限歡喜的心情編排著成名作家的美夢時,鍾先生的回信有如一顆原子彈,把我從天上轟到了地下。他在信裡對於其中一篇提出嚴厲的批評,最後的結語~想不到妳也會選此題材,寫出如此作品~~大大傷到了我的自信心。
  那則短篇取名「青青校樹」。故事敘述在一所小學裡,一個年輕已婚男老師騙取了同校一個女老師的感情。女老師懷孕生子,經不起這番碎心的折磨,終致精神失常,最後住進了精神病院。留下小男孩與阿嬤共度貧窮與寂寞的時光。這是一則真人實事的悲劇,男女主角都是我小學時代的老師。之所以受到鍾肇政先生的譴責,大概是因為在行文中,我把當時班上小男生口不擇言的傳說~下課後的校園裡,或在學校對面,女老師家不太嚴密的竹籬笆外,偷窺到兩人熱情親密的互動~採用直白的語句全程敘述。鍾先生不喜歡白描的手法敘述男歡女愛的的場景,故而對我出言譴責。多少年過去了?我對於這句評語依然牢記在心。可是在晚宴中,他好像完全忘記了從前種種,在演講台上,對著滿堂會眾對我大大稱讚起來,還期待我勿忘初衷,不要放棄寫作。
1964那年的暑假, 已經忘了什麼原因,高雄「青年反共救國團」邀請我去參加暑期文藝營的活動。受邀的講員之中有幾位是活躍文壇的作家。名氣最響亮的當屬軍人作家司馬中原(代表作~《狂風沙》、《荒原》、《路客與刀客》)。我懷著書迷仰慕偶像作家的心情,走上前去正要自我介紹時,他卻比我更早開口說:「你就是翠屏吧,我在【西子灣副刊】與【小說創作】看過妳不少作品,寫得很不錯哦!」我頓覺語塞,不知道如何接上話題。他說剛自軍中退役,全職寫作養家。他住在鳳山,歡迎我有空去他家看看。從此我經常往他的住家跑。他的太太話語不多,是個善良女子,他倆有四個孩子。司馬中原那時大約只有三十出頭,可能因為家庭經濟的壓力,或是長期伏案書寫缺乏運動,外表看起來已如中年。因為跟他們很熟,也經常被留下來吃中飯。每有新作,我就拿過去請他指正,他也用提攜後進的熱情,給我很多建議跟鼓勵。
  1965年某一天,我到他家去時提及自己的婚期,內心期待著他滿滿的祝福。哪裡想得到,他給我的竟然是一段語重心長的訓詞。他用相當嚴肅的口氣說:「妳受完大學教育,文學底子甚厚,如果要把追求文藝的桂冠當作人生終極的目標,就不要結婚,更不能出國。結了婚,柴米油鹽的煩勞,生兒育女的牽掛,會完全分散妳寫作的時間與鬥志。世界上沒有一個作家,脫離了母土的孕育和故鄉山水的滋養之後,還能寫出骨肉相連、脈絡分明的感人作品。看看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的傳世之作【頑童流浪記】與【湯姆歷險記】吧!字裡行間哪處沒有密西西比河的流漾與風華?………」
  而我畢竟辜負了司馬中原的期待,不但結了婚,更在四年後攜帶兩個年幼的孩子,辭別家鄉,登機遠颺……。無情歲月增中減,再回首已夕陽映黃昏。雖然在文藝創作路上辜負了前輩們的寄望(也許他們高估了我的才華),但在匆促來去的人生長路上,我一直認真踏實地生活。近四十年教學生涯,夙興夜寐,薪盡已有火傳;同時養育了兩個學有專精的兒子,成為負責守分的社會好公民。臨晚境,思流年,可堪回首憶從前因為已經盡了力,也就問心無愧了。  2/2017全文完)
〈註〉~1963年四月,林海音在【聯副】刊登了一則由筆名風遲的作者所寫,題目為「故事」的短詩~[從前有一位愚昧的船長,因為他的無知,以致於迷航海上。船隻漂流到一個孤獨的小島。歲月悠悠,一去就是十年的時光。他在島上邂逅了一個美麗的富孀。由於她的嫵媚和謊言,致使他迷惘。她說要使他的船更新,人更壯,然後啟航。而年復一年,所得到的只是免於飢餓的口糧。她表示要與他結成同命鴛鴦,並給他大量的寶藏。而他的鬚髮已白,水手老去,他卻無知於寶藏就在他自己的故鄉。……]詩篇見報後幾天,作者就被警備總部逮捕,並以[誹謗元首,有叛亂嫌疑]的罪名判了三年半的徒刑。警總方面的解釋是,作者詩裡所說「愚昧的船長」是暗指蔣介石,「小島」明指台灣,「富孀」則是影射「美國」。全詩用來諷刺老蔣被美國美麗的謊言所欺騙。警總最後讓林主編『在和平的會談下,自動辭去職務』結案了事。
 


 




No comments: